小米麻即將離開職場,開啟家庭主婦的生活,
至於為什麼呢~~和以下這篇文章大同小異,心有所感~
貼來與大家共享!!
【 摘自洪志鵬的新書「老鼠起舞,大象當心」,寶瓶文化出版 】
「停止內耗」這個詞常被用在政壇上,但是在公司裡也是一樣。
內耗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內鬥」,第二種是「瞎忙」。
「內鬥」就是在公司內部搞政治鬥爭,「瞎忙」則是把時間花在做沒有意義的事。
再講得白一點,前者是做壞事,後者是幹傻事。
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賺錢,
員工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幫公司賺錢。
但是我見過很多公司裡的主管,
他們似乎忘了幫公司賺錢這個首要目標,
每天念茲在茲的就是如何鞏固自己的地位,
如何讓自己的勢力越來越大,
他們忘了首要的敵人是市場上的競爭對手,
反而把全副精力都用來對付自己人。
他們在計畫一個活動之前,
考慮的不是可以帶來多少客戶,
最先考慮的是怎麼讓老闆開心。
他們面對一件對公司有益、但是原本不該自己做的工作,
考慮的不是可以幫公司帶來多少好處,
而是跳下去做這件不在自己工作範圍的事,
老闆會不會不高興。
他們在發生問題的時候,
腦子裡想的不是如何趕快去解決問題,
而是怎麼樣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去。
他們對每一件小事都不會掉以輕心,因為小事都是大事的前奏。
他們寄出來的Email每字每句都經過精心設計,因為這是白紙黑字無法更改的紀錄。
跟這種人聊天開玩笑也得很小心,因為他們會仔細推敲每一句玩笑話,
企圖探究背後隱含的微言大義。
有時候會有點同情這種人,因為看他們這樣好像很累,其實他們自己甘之如飴。
自認為每天上班就是在作戰,時時刻刻都有機會享受斬殺敵人的樂趣。
在業界有幾家公司,他們眾所周知的就是「內鬥很凶」。
這種「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公司,
在景氣好或是還沒有競爭對手的時候可以吃香喝辣 ,
但是有朝一日競爭者冒出來,他們衰敗的速度是很快的。
因為高階主管每天都在忙著內鬥,哪有時間去抵禦外敵?
所以以內鬥聞名的公司下場都不會太好,
不是被收購就是慢慢自己垮台,運氣比較好的只能靠吃老本過活。
我本來不太相信有「公司文化」這種東西,總以為上班到哪裡都一樣,
所謂的「公司文化」只不過是大老闆用來對外宣傳唬人用的。
但是工作越久,越發現有些公司出來的人真的都是同一副德行。
如果是這種擅於內鬥的公司出來的人,好像就是習慣了這樣的工作態度,
不管跳到哪家公司都會在那邊興風作浪、把舊把戲都搬出來玩。
因為他們在以前的公司就是耳濡目染習慣這一套,
所以可能很資深、工作經驗很長,
但是別的沒學到,這些內鬥的技巧倒是學了一大堆。
一旦換到新公司,哪有不把這些拿手的把戲拿出來玩的道理?
而且這種擅於內鬥的人還有一個可怕的地方,就是[繁殖力特別強]。
就算他換到一家新公司,
就會想辦法慢慢把以前的黨羽一個個帶過來,
繁殖的速度僅次於老鼠跟蟑螂。
所以只要不小心找進來一個,就好像是特洛伊木馬屠城記,
時機一到,循各種管道混進來的同黨傾巢而出,整個公司就會被搞得亂七八糟。
再來談談另外一種形式的內耗,就是「瞎忙」。
「內鬥」是壞蛋在耍手段相爭,所以不是什麼光明正大的事,
做起來總要遮遮掩掩,因為壞蛋心裡也明白這些是見不得人的勾當。
「瞎忙」就比較麻煩了,因為會做這些事情的人通常沒有惡意,
他們的目的是要為公司好,所以用意是良善的,是要增加業績多拉一點客戶。
但是因為他們是笨蛋,所以時常搞錯目標,把時間工夫都放到沒有用的事情上面。
如果這樣的人好死不死是一個部門的主管,那他就會變成酷斯拉,
因為她的一舉一動會造成大災難,把整個部門的人力物力都拖下水去。
喜歡「瞎忙」的主管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喜歡賣弄自己剛學沒多久的東西。
有的甚至根本沒有去學,光是在報章雜誌上看到一些新名詞,就可以拿來現學現賣。
如果光是現學現賣那倒還好,淒慘的是接下來就會要屬下來做這些事。
今天看到「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這個詞,
馬上召集屬下也要來做一個知識管理系統。
明天看到「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又把部下叫過來說這個看起來很棒,我們也要來做。
開會的時候,這種主管的訓詞是像這樣的:
「各位同事,我最近又讀了很多書,得到很多啟示。
從今以後我們要做『紫牛』,大家做事都要有『執行力』,
一起建立一個『學習型組織』!」
如果聽到主管公開宣稱他讀了一本書,
我可以跟各位保證,十之八九的真相是他根本沒讀過,
可能只是買來擺在書架上,自己只有看過封面而已。
如果他真的有從頭到尾好好看過,他的訓詞不會是像這樣,
而是會精確地指出要走的方向跟要做的事。
老是拿當時暢銷書的書名來唬人,這種把戲我看多了。
最近還聽到一個主管在跟屬下說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去看「QBQ」。
恕我才疏學淺,就去問他什麼是「QBQ」,
他很興奮地跟我說前幾天看了一本書,書名叫做「問題背後的問題」,
英文就叫做「Questions behind Questions」。
我就要他「SBS」,他問我什麼是「SBS」,又是一本新書嗎?
我就說「SBS」代表是「Stop Being Stupid」,就是「不要再這麼笨了!」
老老實實做事就是了。
每天拿這種東西來唬人,來浪費大家的時間,實在是不會生雞蛋,只會拉雞屎。
還有一種情況是下判斷、作決定。
有時候發生突發狀況,或是部屬提出一個工作計畫 ,
聰明的主管可以很快做出判斷,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
該做的事就儘速去進行,不該做的馬上就叫停。
如果你公司的產品領先競爭對手一大截,
那麼你可以凡事慢慢來沒有關係,兔子跑得再慢還是會領先烏龜。
但是現在各行各業競爭激烈,時效性是很重要的。
有些主管因為頭腦不好,然後又沒有肩膀怕做錯事,
所以碰到屬下提出新的方案的時候,其實心裡是不知所措,根本無從判斷該不該做。
但是在臉上要裝作專業冷酷管理者的樣子,
把方案丟回給屬下,要他們回去再做一些詳細的「ROI Report」。
所謂「ROI Report」,就是「Return of Investment」,投資報酬率的分析報告。
「ROI Report」絕對有它的必要,但是很多事情是不用去分析,
憑直覺跟專業判斷就知道該不該做的。
而且有寫過「ROI Report」的人都清楚,這種東西是可以天花亂墜來作假的。
老是要屬下把時間花在寫分析報告上,一來一往就失去了做事的先機。
因為公司的主管都不敢做決定,
都得要靠「ROI Report」做出來的結果當成背書,才敢動手去做事 ,
那麼公司花高薪請你們這些主管來做什麼?
你們的價值就是在專業經驗跟專業知識啊。
有用的事情不去做,光是先花了一堆時間在內部攪和,
這就是如假包換的「瞎忙」,就是在「內耗」。
還有另外一種形式的「瞎忙」,這是很多上班族的夢魘,就是「交報告」。
學生的惡夢是交作業,上班族的惡夢就是交報告。
不過當學生就是要乖乖寫作業,上班族就是要好好寫報告。
問題是老師不會叫學生寫沒有用的作業,
主管們卻會發明出各種想像不到的垃圾報告,
來浪費員工的青春、消磨寶貴的時光、讓員工每天忙得團團轉。
有些報告確實是有必要,比方說每個月的工作報告,
要是報告細到以天為單位,那就有點多餘了。
另外有些報告之所以存在,原因是主管自己懶惰。
明明那些數字都在報表裡面,他們就是懶得去看,
要求屬下定期去整理出另外一個報告出來。
有的更懶更笨的主管,
還要求要畫成愚蠢的長條圖、圓餅圖、甚至是3D立體圖,
因為他們跟幼稚園的小孩程度差不多,
看不懂字、只會看圖片,要畫成這樣他們才看得懂。
有了這種正事不做,只會要求屬下花時間整理各式各樣的報告的主管,
就是在害屬下「瞎忙」,這就是在「內耗」。
所以「瞎忙」跟前面所講的「內鬥」,實在是公司的兩大毒瘤。
如果把這些內耗的時間都省下來,包準大家都可以準時上下班,用不著一天到晚耗在辦公室裡。
希望大有為的主管們,能夠定期去檢視自己公司裡的「內耗指數」,
如果能盡量減少員工內耗的時間,對整個公司的競爭力一定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