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的黑色隧道



楊基寬/撰







我想跟讀者做一項交易:



如果我拿七千萬給你,而只要求你從此以後不再換工作,也就是說放棄轉職的權利,你願意跟我做這項交易嗎?







各位稍加計算一下會發現這是一筆非常划算的交易,



因為我們從25歲進入職場到60歲退休,總共工作35年,



七千萬等於給你35年年薪200萬,這樣的待遇對受薪階級而言是非常高的價碼!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是不可能在職場上賺到這麼多錢,因此不換是很可惜的。



聽眾的回應中出現一幅很有趣的常態畫面,



30歲以下的年輕朋友會悍拒此項交易,



40歲以上的上班族則會很欣然交易,



30-40歲的青壯年則會猶疑不決。



這三種截然不同的反應我將它解讀為『黑色隧道』效應。







所謂黑色隧道指的是,你在職場上所有可能碰到的讓您厭惡的現象。



由於你不可能在一天之內經驗完畢所有這些職場現象,因為它們是陸續出現在你的職涯中來折磨你,



因此我把它稱做『黑色隧道』,因為裡面潮濕陰暗讓人很不舒服。



這個隧道的長度大概有十年之長,它的計算方式是從踏入完全陌生的職場的第一天起,



我們大概要花十年的時間才可幾乎經歷過這些職場百態,



十年後這些職場現象祇不過是不斷再重複而已。



30歲以下的朋友會拒決交易的原因是,他們對自己的格局、命運與能力懷有意識型態上的高估,



因此才開始碰觸到一些初階版的職場挫折時,



譬如說自己的主管是豬頭,他們就會直覺地將豬頭事件放射成工作的全部,忘了其他值得歷練的價值,



譬如說把在豬頭下完成任務視為更具挑戰性的歷練,就匆忙從黑色隧道撤退,



改走最率性的一條路:離職,認為總該找得到沒有豬頭主管的公司吧!



因此轉職這個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工具是他們尋找更好出路的寄託所在,他們當然不願意與我交換7000萬。



40歲以上的朋友會願意交易的原因是,由於悟不出『三噸礦石才能煉就一克拉鑽石』的原理,



捨棄了藏在黑色隧道中最有價值的歷練壓力,在過度使用離職權利後,



最後卻發現自己的年紀與能力已經形成反比,



終於比較務實,他們當然願意放棄這項無法讓他們培養深度內涵的轉職權利,來與我交換7000萬。



而30-40歲的人之所以拿不定主意的原因是他們認為自己還有一些想像空間,還可以拗,所以不大願意交易。



我舉個例子來說明:



「一個26歲的年輕朋友,本來做內勤員工,做得非常出色,而因為外務失職,公司就調他去做外務,



結果這個朋友決定離職,因為他不喜歡做外務。」



如果這個朋友不承認有黑色隧道,他就會怪公司為什麼要讓他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



而如果他相信有黑色隧道,就會認為公司因相信你而派你去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一是對你過去的肯定,二是對你未來的信任。



同一件事情,一旦你承認有黑色隧道,態度就豁然開朗,因為你很清楚這是成長的唯一路徑,



假設你沒有這樣的態度,你就立刻啟用離職的權利了。



一個上班族一輩子如果只做自己習慣勝任的事情,不去改寫自己的地平線,



一輩子同樣一件事情做35年,不如早跟我換七千萬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米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